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追忆老后①:瑶山深处有行者,他让世界认识花瑶

 

图片1.png

著名民俗摄影家、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者刘启后老后)。

红网时刻9月8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胡邦建)九月初秋,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宁静的小山村里迎来了一群慕名来的人。见到客人的到来,几位花瑶妇女们谈起了她们与“老朋友”的故事。

这位“老朋友”是谁?居住在瑶山的花瑶人都认得他。他叫老后,本名刘启后,民俗摄影家,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者,曾获2014年十大中华文化人物、CSR中国文化奖2015杰出贡献人物、全国非遗保护十大新闻人物、全国传统村落守护优秀人物等荣誉。

一位民间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望者,一个让世界认识花瑶的人。

2021年9月1日深夜,因遭遇意外不幸逝世,这位奔走在保护和传扬传统民俗文化一线40多年的“老顽童”,停下了他匆匆的脚步,享年78岁。

“启以高风传四海,后有亮节显万年”“花瑶世界缺先生,深山瑰宝几人闻”消息传出,老后的老朋友和文艺界的“战友”们无不悲恸。

这是一位怎样的人,让大家对他肃然起敬,让瑶族乡民依依不舍?

图片2.png

老后兴致勃勃地教花瑶妇女扭秧歌。

让世界认识花瑶

湖南省境内雪峰山的东北,溆浦与隆回两县交界之地的崇山峻岭之中,居住着一个古老民族——花瑶。多年前,这个民族曾因山岭相阻,养在深闺人未识。

一切的改变,还要从40多年的那个晚上说起。

1978年的一个冬日,老后背着相机,跟随一辆拖竹子的卡车,从隆回县城一路颠簸来到瑶山。入夜后,因拍摄美景而迷失方向的老后被一户瑶家人收留,这家人将仅存的破棉被和床铺让给他休息。

第二天,怕赶不上车的老后,没来得及好好道别,就匆匆结束了第一次瑶山之旅,但瑶山同胞的朴实热情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追寻、了解和记录这支鲜为人知又独具民族个性的古老部落,在往后的40多年里,老后近400次深入瑶山村寨,行程30余万公里,全面记录、挖掘、抢救当地的民间传统文化,拍下了数万张展现瑶族及整个梅山地区现实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照片。

他踏遍瑶山的每一条小路,走进瑶山的每一户人家,记录瑶山的每一棵古树,最疯狂的时候,一年中入山26趟,更是在冰雪瑶山度过了9个春节。在瑶山,这里的人,总会经常看见他背着双肩包、举着相机,来来回回穿梭在人群中。

花瑶挑花呜哇山歌、古树林、梯田、大峡谷……通过老后的镜头、笔端,渐次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出“深闺”,飞向全国,展现在世人面前。

图片3.png

老后的老伴朱春英陪同老后去偏远山乡采风。

青山不老我不闲

“是老后,改变了这里,打开了花瑶的心。”如今,念及老后,花瑶人耳边还萦绕着他“青山不老我不闲”的豪迈。

是的,老后总是很忙。忙得只做一件事:为民间文化做抢救性的资料保存工作。

民间文化,又称民俗,是中华民族根的文化,是人类重要的文明遗产。花瑶文化便是其中的代表。

沈从文曾说,花瑶挑花是世界上最美的挑花,但是花瑶挑花在以前具有极强的私密性,往往瑶家女会锁进自己的“女儿箱”,这个“女儿箱”按瑶家习俗从不对男人打开。

为了搜集、拍摄更多的挑花图样,在取景花瑶同胞生活时,老后会想尽办法说服每一位女性打开箱子。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日晒、雨淋、摔跤、冻伤、遭狗咬、被蛇追,甚至差点连命都搭上。“面对大家的不理解和驱赶,他没有放弃,给我们做劳工,挑水、砍柴……”花瑶挑花代表性传承人奉堂妹说,老后挨家挨户上门,用近乎疯狂的执着和真诚,逐渐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

瑶家女向这位外来男性打开“女儿箱”,使他收集到了2000多个挑花图样。老后为每一件图样拍下照片,收集整理出版了《花瑶女儿箱》《神秘的花瑶》等多部书籍。

“我关注花瑶,这是一个新奇、热情、疯狂、乐天的民族分支。我越来越珍爱这个民族的文化,它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老后生前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从拍摄记录到整理研究,在花瑶文化的天地里,他扎深根、结硕果,从一个记录者变成了研究者。

如今,在瑶山,说起老后,没有人不知道。“老后早就不是外人,他是我们的亲人!”“老后是我们的一员,还被授予了‘荣誉瑶民’称号呢!”

微信图片_20210908170122.jpg

搜集挑花图样。

保护民间文化的脚步从不停歇

“40多年的时间,他是真把自己从满头青丝的青年熬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虎形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回荣隆,2009年与老后相识,是他的忘年交。

一部相机、一顶圆帽,头戴明月、脚踏清风,行走在山林之巅,从不间断,在回荣隆眼中,只要有外地人和媒体来隆回,老后总是不遗余力地为花瑶的宣传贡献力量。“后老师”“老后”,成了他在瑶山最响亮最亲切的“名片”。

“老后,你又来哒!身体还好吗?”虎形山草原村的陈世凡是呜哇山歌县级传承人,每次见到老后,都会热情地和他握手、拥抱。“我们都感谢老后呀,没有他的宣传,呜哇山歌唱不出今天的名堂,更别说走到北京了。”

一度被人嫌弃的呜哇山歌,得益于老后用镜头和录音的记录,为人所熟知。2019年,陈世凡携呜哇山歌参加首都博物馆主办的大型民族历史文化展览《多彩中华》开幕式,北京之行,成了他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刻。

“老后是黄土地真正默默的坚守者,在如今这个功利社会,这种人寥若晨星……真正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就得像老后这样为中华文化两肋插刀。”

这是2014年,时任职中国文联副主席的冯骥才得知老后获选“2014十大中华文化人物”后发来的贺电。他评价老后是“民间文化的守望者”“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殉道者”。

这几年,早已退休的老后,并没有闲下来,仍在行走,虽年事已高,依然满怀梦想。一心从事梅山文化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他,先后收集记录整理呜哇山歌3000多首,收集手抄经书1000余件,并采访了300多位高龄老人,为每个人拍照并建立档案,在全国各地举办摄影展。

在老后的不懈努力下,隆回县的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5次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民俗摄影理论研讨会”的他,每次都会带上滩头年画、花瑶挑花作品,不失时机地将隆回的民俗文化推向联合国。

几十年的坚持,老后终于把瑶山“闹”起来了。他以出彩影像,生花妙笔,记录了一个民族,书写了一个时代,站立成了一种高度。

“中国魅力乡村”“湖南最美少数民族村寨”首批“省级优美乡镇”……藏在深闺的瑶山开始敞开大门,笑迎世界。

美景到来,老后却走了。他常说,“真正停下来的时候,就是我生命终结的时候。”但没想到他停下来得如此突然。

斯人已逝,追思与不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以老后为榜样、为标杆,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为实施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好现代化新湖南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来源:红网邵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22829.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