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隆回在全省推介森林防火经验

建好屏障烧不燃 搞好预防燃不进 练好队伍熄得快

隆回在全省推介森林防火经验

图片1.jpg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9月15日讯(记者 陆益平 通讯员 杨贵新 陈凯军)9月15日,隆回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林业局局长胡江南在全省森林防火会议作经验介绍。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防”的方针,重点建好了三道“防火墙”,大力营造防火林带,让山火烧不燃;加大宣传力度,让山火燃不进;炼好队伍,让山熄得快,连续10年无森林火灾、无财产损失,无人员伤亡。

一道生态屏障让森林烧不燃

如何让山火燃不起、燃得慢才是森林防火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给扑救森林火灾留有足够时间,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因此,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破解森林防火难题之本。近年来,隆回县在实施造林时通过采取主要树种(针叶树)+阔叶树种混交配置方式,即每隔30-50米栽植2-3排木荷、火力楠、枫香等耐火阔叶树种的模式,建设了一条条绿色生物隔离带。绿色生物隔离林带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力的作用,利用森林植物之间的阻火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防止火灾的蔓延和扩展,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烧。生物防火带不但起到降低森林火灾的易燃性,而且提高了林分的抗火性。隆回县根据地形地貌、山脉、河流走向,防火季节的主风方向,不同类型森林特征等情况,建立了山脊、山谷、山腹三种生物防火林带模式。同时根据不同林种、树种营造不同防火树种,在用材林(防护林)的林缘、山脊处主要营造木荷、火力楠、枫香、青冈等树种;在村边、路边的果木林中主要营造油茶、茶叶、杨梅、柑橘经济树种;在公路、公园、景区和水库边等风景林中主要营造樟树、大叶女贞、冬青等树种。每到初冬季节,山上却是另一番洞天,木荷翠绿欲滴,枫树红叶满枝,红绿相间,错落有致,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集欣赏和防火价值于一体。近年来,隆回县共营造了配置防火树种的混交林15000多亩,建设绿色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为青山绿水构建了一张强大的森林生物防火网。

一针预防针让野火燃不进

把森林防火纳入绩效考核。县委、县政府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森林防火“一票否决”。建立“五长”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县政府每年年初召开防火工作大会,与各防火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责任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做到了“山山有人管、林林有人护”,形成了县长、局长、镇长、村长(林场场长)、组长“五长”防火责任体系。制定森林防火预警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隆回县森林防火应急预案》,认真编制每个时节的防火预案,客观科学地落实了指挥、向导、物资、安全、后勤、卫生等预警预案,为森林防火提供科学支撑。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县委、县政府设立了森林防火奖励基金,县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进行森林防火工作奖励。县林业局安排专项经费对公检法办理火案进行单项奖励;三年来,共有18名干部因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提拔重用,4个单位被“一票否决”,5人提拔因森林防火工作受影响。强化森林防火宣传。近年来,全县组织森林防火新闻发布会5次,万人签名活动3次,举办森林防火征文大赛3次,森林防火演讲比赛7次,举办森林防火送戏下乡139场。狠抓防火巡逻。全县31个防火责任单位,常年聘用专职防火人员1007名,进入森林防关特别期,进行打铜锣巡逻,真正实现了严防死守。对痴、呆、傻等特殊人群落实了“一对一帮教、一对一看管”责任。全县共帮管特殊人群达568人,移送智力异常人员实施教管达82人。

一支扑火队让森林火灾熄得快

森林防火纳入县财政预算。近年来,全县共安排森林防火专项资金1000万元,县林业局配套资金157万元。购置森林防火物资。加大森林灭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力度,落实了灭火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做到了专门储存、专用收支、专人管理。目前,在小沙江镇金石桥镇高平镇滩头镇西洋江镇寨镇、雨山铺镇建立了7个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仓库;在县城建立一个森林防火中心储备仓库;每个村购置了50把砍刀、100条打火鞭等扑火物资。在小沙江、金石桥、六都寨、滩头等四个乡镇组建了专业消防队,每支队伍编制10人,全部纳入行政公安编制。全县在其他25个乡镇(街道)和5个国有林场都组建了森林扑火应急队。目前,全县共有专业、半专业森林防火应急队员1678人;义务消防队员1277人,民兵森林防火队员557人。每年聘请县武装部和县消防大队对这些专业和半专业森林消防人员进行两次军事化训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维护了森林消防安全。

来源: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2411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