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夯实三个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刘青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近几年以来,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多措并举,内外兼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典型,及时化解民族矛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村地处于雪峰山腹地,平均海拔870米,距洞口县城15公里。该村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135户445人,其中98%都属瑶族人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舞”的发源地。

瑶汉通婚,构建中华民族交往交融情感基础。

“我是一名汉族姑娘,瑶村小伙的热情淳朴吸引了我,我愿意嫁到瑶村,更要尽最大的能力建设美丽的瑶村”, 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的秘书肖慧谈起了自己参选村干部的初衷。老艾坪村是该乡唯一一个瑶族小村,民国时期,族际通婚仍是瑶族群众讳莫如深的禁忌。村民们久居大山,过惯了刀耕火种半原始的简单生活,崇尚梅山文化,不与外界交流,流行族内通婚。

目前,老艾坪村瑶汉通婚率超过80%,3名村干部有2名村干部是瑶汉结合家庭,各民族互相通婚,杜绝了族内近亲结婚现象,减少了民族分歧,促进了民族交融,形成了瑶汉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浓厚的情感基础。

重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享共建精神基础。

五十年代,老艾坪村的村民们受教育水平极低,年纪大村民的基本属于文盲,不会写字,不会普通话,不重视教育,传统民俗和文化靠晦涩难懂的瑶语代代相传,与外族交流存在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

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得到进一步治理,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如今,老艾坪村学生义务教育达到100%,共培育出大学生13 人、研究生3人、博士生1人。

文化认同感不断加强。长塘学校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校是洞口县第一所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也是该县第一所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包脑舞”融入课堂教学的学校,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宣传教育不断深化。“作为瑶族同胞,此时此刻我内心非常激动,感谢党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会紧跟党中央的脚步,发展瑶族特色产业,带领兄弟姐妹发家致富”,这是老艾坪村致富带头人戴昌宗在集中观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发自肺腑的感言。类似的集中学习、主题党日、微宣讲已成为长塘瑶族乡乡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工作常态。2021年底,老艾坪村获评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洞口县同心美丽乡村、洞口县文明村。

产业兴旺,夯实中华民族共荣共生经济基础。

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目标。2019年底,老艾坪村在省扶贫工作队水电八局的帮扶下,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年,“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清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质的飞跃,脱贫成效显著。长塘瑶族乡党委和水电八局驻老艾坪村工作队获评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如今,洞口县委统战部接过来驻村帮扶的接力棒,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村由深度贫困村成功转型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瑶汉两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特色产业有序发展。老艾坪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甜茶、蜂蜜、药材、腊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油茶产业采取农户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的方式,确保逐年收益。特色产业已成为各村和老百姓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2021年该村新建成一所腊制品加工厂,初步投入使用,已生产高山琥珀腊肉200余斤,深受市场青睐。通过“以购代捐”“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帮助销售农副产品10余万元。特色产业的发展,让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劳务输出稳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老艾坪村的青壮年一改往昔采药、狩猎、打渔的谋生方式,纷纷外出务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劳务经济成为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该村共有235名劳动力,168名稳定就业,中国水电八局建筑公司就业12人。经济收入的增加,让瑶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根本改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为增强“五个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经济基础。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5715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