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风韵独具的邵阳蓝印花布

在我的邵阳老乡、女诗人尘子的空间里看到一篇转载的文字,很是喜欢。文章很短,但附了不少漂亮的图片,署名为“山烟”。不是说这篇文章写得有多么华丽,或着说写得怎么纵横捭阖,而只缘这篇小小的文章介绍的是一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产自湖南邵阳县蓝印花布

后来真的见到了尘子。那是应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之邀,笔者到中心举办的一个新闻写作业务培训班上讲了一堂课,而尘子竟然参加了这个培训班,且当起了学员。和这位来自家乡的女诗人聊天的时候,言及蓝印花布,她一再盛情相约,邀请笔者得空一定要到邵阳蓝印花布的原产地—邵阳县五峰铺镇去实地看一看,感受一下家乡原汁原味的草根文化。虽然心想未必就事成,但缘自家乡妹子的那份真诚,却是让我异常感动的。

其实,对于蓝印花布我并不陌生。小时候,在我的家乡湖南邵东的乡下,大多数家庭都有那么一两床罩着蓝印花布被面的被子。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这般的殷实,每家每户都有这罩着印花布被面的被子。大多居家过日子的人,可能是用买来的粗布或洋布,送到印染坊一染,就成为不错的被面了。那时候,乡下人穿的衣服很少有从服装店或市场上购买的,而是先到集市上买上粗布或洋布,然后送到染坊去染好,最后再送到裁缝铺去缝制而成的。在我家,这样的任务大多是由母亲去完成的。所以,一旦知道母亲要去印染坊去染布,我是一定会屁颠屁颠地跟着去的,为的是能看看一团白色的粗布或洋布究竟就怎么神奇地由白色变成深蓝色的。

有关蓝印花布的由来,我还听老人们讲过这样一个白话:很早很早以前,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的营生。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知道这草就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后来,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我不知道,梅葛两位祖师爷是不是湖南邵阳人。

在邵阳县,“蓝印花布”又称“豆浆布”,是一种用石灰、豆浆纺染花靛蓝染色的双色布。“蓝印花布”主要流传于邵阳县五峰铺镇、塘渡口镇塘田市镇白仓镇、古县城──宝庆城及周边城镇

事实上,关于“蓝印花布”,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述的: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兴起于秦汉,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蓝印花布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千百年来,蓝印花布以其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有人考证,邵阳蓝印花布源自远古时代苗族、瑶族人的“阑干斑布”和“蜡缬”。邵阳县五峰铺镇蓝印花布源自西汉初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据《邵阳县志》、《宝庆胜揽》记载:唐贞观时期,邵阳境内棉纺织业兴起,邵阳人在苗瑶腊染的基础上,首创以豆浆石灰代蜡防染的印染法。

明清两朝,邵阳由于水陆交通发达,资江直抵长江,武汉有专用的宝庆布码头,商贾云集,已成为华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染印、销售中心,邵阳因此被誉为“蓝印花布之乡”。

解放初期,邵阳蓝印花布依旧行销。据介绍,当时,仅邵阳县城就有8家大的印染作坊,30多家中小印染坊。到上世纪70年代,邵阳五峰铺尚有染坊20多家,“做被单、面巾、挂帘、衣服、手帕之类,染坊整天都忙不过来”。

改革开放以后,蓝印花布被机制洋布和现代印染花布所取代,“染坊连维持生活都困难,所以只能停业”。以后,邵阳蓝印花布逐步从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到1986年,五峰铺镇最后一家蓝印花布印染厂倒闭,附近的那些染坊也都相继转行。染布用的工具,扔的扔、烧的烧,基本上没有保留下来,印染艺人们也大部分远走云贵苗乡。

于是,老印染坊、大铁锅,还有那些在大铁锅里随着煮沸的靛料水翻滚的蓝印花布料,仿佛只有长久地印在邵阳人遥远的记忆里了。

有关儿时蓝印花布的故事,邵阳县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的记忆中,蓝印花布,是一种用石灰豆浆防染花靛蓝色的双色布,蓝是深重的蓝色,白是纯净的白色,色彩是质朴的,纹样是有着吉祥寓意的,风格是古拙而素雅,内涵是厚实而乡土。

小时候是盖着蓝印花布棉被长大的。那种深蓝色地印上白色花纹案的、质地很粗的‘大布’被子,温暖着我的童年。那时候,我家住在县城塘渡口镇的横街,隔壁就是一家染行。中学一个叫小丽的漂亮女生,不知是先喜欢上了蓝印花布呢,还是喜欢上了印染蓝印花布的人,在那个还很封闭的县城里,竟然在高中还没毕业就嫁给了那个叫“靛桶桶”的高大英俊的小伙子。制做蓝印花布所需要的气力、气概的阳刚之气与蓝印花布的以点、圆、线的美妙图案,协和了男女之美的气韵。

以煮染蓝印花布为主的晾晒场,更是雄气方刚、雌气东来的壮景。高高的木头柱子,横横竖竖搭成架子,将白云蓝天划成许多长方型的大格子,时有燕子穿梭其间。以蓝印花布为主流、以黑色、棕色(当地人叫香色)为支流的、也杂夹着大红大绿色的小溪流的各色布匹,像多彩的瀑布一样,在风中飘扬,散发着黄豆在阳光暴晒下的淡淡的香味。四口四方土砖垒起的大灶,支着硕大的大铁锅,大块大块的的木柴慷慨燃烧着……”

文字略带伤感与无奈,但却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蓝印花布以及孩提时代的真切而温暖的记忆与怀念。

据介绍,邵阳蓝印花布(镂空印花)的工艺流程是这样的:先用厚实的油纸或皮革雕刻出所需要的图案花版,然后把花版压在布料上,在花版的镂空处刷上用石灰石浆调合的防染浆,待晾干后将布料投入蓝靛染缸中加染,然后晾干刮去防染粉浆,花纹图案就显露出来了(见文后)。

邵阳蓝印花布的主要作品有花布、被面、床单、门窗、桌布、包袱、枕巾、帐檐、腰带、头巾、围裙、肚兜、椅巾等,以蓝印花被面、床单、帐檐最为著名。其实,蓝印花布与邵阳乡间的民俗紧密相连,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女人们身上穿的、头上载的、床上盖的、日常用的都是蓝印花。以前,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蓝印花被甚至全套的蓝印花嫁妆。在一些地方,母亲还要替出嫁的女儿准备好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的治理家政能力。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

邵阳蓝印花布,以耐磨耐脏及透气吸汗的特性深受人们喜欢,成为邵阳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邵阳蓝印花布不但实用,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蓝印花布所选用的纹样素材,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往往会含有某种吉祥的意义,抒发了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传统的民间风俗和寻常百姓的审美情趣,画面里洋溢着浓烈的乡土气息。

邵阳蓝印花布用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淳朴、自然、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其深重的蓝,纯净的白,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显现出浓烈的乡土气息,是我国传统印染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于是,火辣辣的阳光下,蓝天、白云、青草地、小村庄和晾晒在竹竿上的蓝印花布,成为人们记忆中最绚丽的风景。

邵阳蓝印花布不仅有文化底蕴,好看经用,其环保、绿色更是一绝。据介绍,蓝靛草染出来的布料不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还有医药效果。印染蓝印花布用的是植物蓝靛,蓝靛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栽培及制作在瑶族人民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蓝靛可作染料,亦可做药用。《本草汇言》记载:“蓝淀,解热毒,散肿结,杀虫积之药也。” 蓝印花布的生产,有别于化学染料的应用。据说,天然染料大都有药物价值,有的可抗菌消炎,有的可活血化淤。染织物从染缸里取出晾在空气中氧化,就由黄变绿、由绿转蓝,又成为不溶性色质,因此坚固而不褪色,同时不会产生污染环境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废水,符合现代企业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蓝印花布主要是家用产品,这类绿色纺织品,将成为家庭健康消费的最基本内容。

邵阳蓝印花布曾经以纹样古朴、占线细密、巧为拼集、虚实明暗,注重大的色块对比和细部刻画,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清新的美感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来“洋布”冲击和国外染料进入国内市场,传承了几百年的蓝印花布,被认为“色调单一、粗俗土气”而逐渐被淘汰。

值得庆幸的是,也有一些始终坚守着这一传统文化的民间艺人。女诗人尘子跟笔者提起过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人、现已62岁的蒋良寿。据说他对这一祖传的行当特别感兴趣,即便是在蓝印花布陷入低谷、无人问津的时候,他也坚持在农闲时染些蓝印花布以供家用。祖传的那些印染的家当他一直也舍不得扔掉,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甚至保存有几张解放前使用过的模版。

当美艳成为平常,浮华成为累赘的时候,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度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土而俗的蓝印花布重出江湖,又渐渐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并蔚为时尚。

2006年5月,邵阳蓝印花布申报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6月,五峰铺的“扎故事”和“蓝印花布”两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作为国务院国发(2008)19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374条目中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专属湖南省凤凰县、邵阳县。

从2010年5月起,邵阳蓝印花布共参加第六届、第七届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山东济南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湖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北京“我们的节日.百名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成都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七次大型展览活动,共获得一个设计银奖、二个铜奖、三个优秀奖和一个优秀组织奖。特别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后,邵阳蓝印花布更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有关人士介绍,邵阳县现在懂得植物印染蓝印花布全套制作技术的老艺人屈指可数,仅张步高、张乐、蒋正西、蒋良寿等人。由于工艺繁琐,年轻人不愿学,传统技艺有断代的危险。为此,邵阳县政府已将蓝印花布列入县文化产业开发项目,并作为有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保护和传承这门传统手工艺术。

从2007年起,邵阳县将蓝印花布保护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预算金额不少于2万元,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县政府设立了传统文化奖励制度,对在保护传统文化工作中做出成绩的,给予3000元至10000元的奖励,促进邵阳蓝印花布艺术的振兴与发展。

目前,邵阳县的几家老染坊逐渐恢复。该县还在该县五峰铺镇一条古色古香的巷子里选择了几家染坊作为蓝印花布工艺保护中心和传承教学基地,专门用来研究传统技艺和授徒教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传承人,蒋良寿已被任命为传承教学基地的负责人。据悉,传承人蒋良寿、蒋正西等人正广收徒弟,选择有资质的年轻人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术。

当然,相比于湘西凤凰县蓝印花布的知名度而言,邵阳县蓝印花布似乎还不为外人所知,或者说知之甚少。五峰铺作为中国的“民间艺术之乡”,国内外对她的了解也还不多,这无疑需要家乡的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扶持这种手工工艺,大力培养后继人才,也需要“文化搭台”,需要媒体的广泛宣传。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邵阳蓝印花布一定会以其更加迷人的独特魅力,重新走入千家万户,走向五洲四海,成为人类文明中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

来源:知乎 洋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3395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