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邵阳新闻 传播邵阳声音
邵商网与您共同讲好邵商故事

新宁:“五治融合”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活水”

图片3.jpg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5月16日讯(记者 尹建国 通讯员 张华斌 唐慧 许友爱)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近年来,新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县情,结合实际,积极打造“党建领治、政府善治、多元协治、群众自治、遵循法治”的全域“五治”格局,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逐渐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蝶变跃升”,彰显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宁特色。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新宁县作出的一系列探索令人印象深刻。全县有三个村被评“全国文明村”,2020年度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荣获全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2017-2020)平安湖南建设重点推进县、2021年度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创建达标县等。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省市级主要媒体刊发推介。

政治统领,筑牢治理根基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紧紧围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该县以社会化推进、全民化参与的“协同共治”工程为抓手,将社会治理工作延伸到与群众利益休戚相关的各个领域,共画“共治同心圆”。

建强培优“一盘棋”。通过建立“联点包片”、“典型示范”、“解剖麻雀”、“严查通报”、“清单管理”五项机制,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换届后,新一届村级班子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9.4岁,其中党组书记平均年龄下降7.2岁;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村干部333名,比上届增加291名;村(社区)两委主职实现全面“一肩挑”。同时举办覆盖全县316个村(社区)的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的全县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暨党员轮训示范班、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提升村(社区)治理水平促进共建共治共享”集中培训,培训人次达到25150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齐抓共管“一条心”。县委书记率先包责金石镇、联系新全村。在其示范带动下,全县58名处级领导、672名正科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发展产业困难户和“三类监测对象”5120户,2927名单位党员干部联系非监测对象的易返贫致贫户、低保五保户等21023户,2014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联系分散种养户21149户,7836名农村普通党员联系群众87981户,突出党员干部个体优势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出台便民利民措施、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实践活动,办好办实每一件“民生事”,以“微服务”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微循环”。2021年以来,共开展法律法规宣讲919场次、调处矛盾纠纷1266起,成功化解积压多年的重大矛盾9起,为民代办事项9180件。

完善治理“一张网”。优化网格设置,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网格,社区常住在册党员、机关住在社区党员纳入网格管理,构建起“党委(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的党组织体系。设立县、乡、村三级工作调度督导指导网络,37名党员县级领导联乡包片指导工作规范高效推进,172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联316个村确保工作落实。构建村域四级社会治理网格,316名村(含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1837名村“两委”干部担任二级网格长、4665名党(村民)小组长担任三级网格长、17947名联户党员干部担任网格员,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实现了工作对接无缝隙、督导指导无盲区、服务治理无死角,全面实现党组织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

自治强基,激发治理动力催生社会治理“新品牌”

自治是社会治理的活力源泉。近年来,新宁县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自治模式,清江桥乡桃花村的“乡村自治模式”、黄龙镇新田村的“评议制度”、高桥镇中房村的“数字乡村”、崀山镇联合村的“五老协会”,各具特色,对其他乡镇和村的带动辐射作用明显。

深化村治民动。健全民主协商、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机制体系,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积极性,全县316个村(社区)全部组建“五个到户”志愿服务队,推行“十户联防”,开展“红袖章”志愿者活动,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全力。

清江桥乡桃花村曾经是一个“交通不便、人心不齐、班子不全、资源不优”的地方,面对这个老大难的困局,该村“两委”以“村治民动”群众自治为抓手,构建“三会同商”平台、“三线联动”机制、“三制并举”考核,以“正向激励”实现“心的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实现了村事民议、村事民办、村事民管的良性运行,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桃花模式”。

发挥乡贤作用。党的领导是市域社会治理的硬核力量。近年来,新宁县积极引导群众、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充分发挥基层老党员活力,将他们汲纳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协调落实社会面管控、民生服务保障、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举措,处理解决具体问题。

崀山镇联合村充分发挥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离任村干部、老复员军人、老劳动模范的作用,成立了“五老协会”,在乡村治理方面继续发挥余热。同时村里成立了以他们为主要成员的村民自治理事会,参与民间纠纷调解、社会治安维护、文明乡风治理、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等。“五老协会”的运行,有效解决了一路(景区公路)、一水(崀笏溪)、一习俗(红白喜事)等诸多问题,村里大操大办喜事的情况没了,环境卫生变好了,村民矛盾调解不出村了,真正做到村事民管、村事民办,营造出“村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党员做表率、群众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评议协同共治。人民满意是社会治理的最佳答卷。该县各16乡镇316个村(社区)推行的社区“网格化治理”村庄制定“村规民约”,都是其中的典范,通过居民自治,不但能及时解决问题,更能够培养群众的责任感,加强自我约束。

黄龙镇新田村以打造“百里脐橙连崀山”精品线路为契机,按院落、村民小组等为单元,以“人”“房”为基本信息,探索实践“评议协同、共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将院内组长、党员和最具威望、公道正派的村民选举为评议员,组成“9人评议小组”。倡导“要发展占地征土不要补偿,要振兴筹工筹劳不要报酬”,消除了老百姓的思想疙瘩,激发了大家建设家乡的热情。“女子先锋队”等一大批“志愿红”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实现“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子,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智治支撑,增添治理活力打造为民服务“幸福圈”

智慧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面对时代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领域,该县不断创新治理手段,将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智慧治理,打造“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以智能化拓展社会治理现代化。

组团治理。把16个乡镇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应用中心、预测预警中心、防范处置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以综治中心统筹整合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实现组团式管理和服务。

织网联动。综治中心的运转,效能直接体现在统筹协调、整合基层党政和群众自治力量、协同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各个环节上。该县利用镇、村域四级社会治理网格推进网格管理全要素,突出以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推动“雪亮工程”与社会面监控联通融合,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动互促,有效实现全县“社会治理一张网”。

常态服务。各部门、乡镇、村(社区)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的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把窗口服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连到掌心,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用“小程序”解决“大事情”。“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正在成为引领公共服务的新常态。

高桥镇中房村利用“数字乡村”平台,将智慧党建、平安建设、疫情防控、雪亮工程、防溺水、重点人员管理、公共安全、社会舆情联控、防汛防火等重点工作纳入数字管控,在乡村主要出入口区域监控,实现联防联控、实时监控、安全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充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多功能全方位乡村治理。

来源: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邵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ng.cn/news/154943.html
分享到